| 
        
          | 
            
              |  | 型号搜索 |  |  |  
          |  |  
  
    | 
      
        |  | 固废回收再生线 |  |  
    |  |  
        
          |  |  
| 
环创(厦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总部固定电话:0592-5029670
 公司传真:0592-5029673
 电子邮件:info@hcwater.com
 公司网站:www.hcsolidwaste.com
 总部地址:厦门市软件园二期观日路22号
 工厂地址:厦门市同安区五显镇五显路666号
 水下固废事业部电话:0592-5029670-8010
 手机:18106931703
 QQ:1622161573
 
 
 
 |  |  | 
          
            | 
                
                  |  | 行业资讯 |  |  |  
            | 
                  
                    | 阻碍海水淡化的只是公众观念吗 |  
                    | 编辑:环创科技   发布日期:2014-6-20 15:18:44 |  
                    |  |  
                    |  |  
                    |  |  
                    | 日前,一位朋友在微信上转发了一则关于海水淡化的消息,引起了朋友圈内一阵比较热烈的讨论。 
 这则消息称:从6月11日正在举行的2014青岛国际脱盐大会上了解到,中国海水淡化利用量已从2005年的0.08亿立方米,增长至2012年的1.1亿立方米。与会专家介绍,目前国内海水淡化成本每吨约为3.7元,销售价约为5元,但一些百姓不愿意用经过淡化的海水洗菜、洗碗,公众观念制约了中国海水淡化的进一步发展。
 
 笔者对消息中所称目前国内海水淡化成本每吨约为3.7元、销售价约为5元的信息心存不解。因为在十几年前,国家有关单位就曾把淡化海水的期望价格描述为每吨5元,并说随着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的倾斜,海水淡化将呈现可喜前景。八九年前,笔者在参加消息提及的青岛国际脱盐大会时,从专家报告中看到的淡化海水的价格竟与消息中的数字惊人的相似。我不禁在想,难道是10年来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没有丝毫进步,以致价格无任何变化?难道是10年来电价和自来水价格大幅上涨,对淡化海水的价格没有任何影响?我真的不愿相信这是殿堂里的专家们著书立说靠文献,一篇论文用终身的结果,但也许这就是现实的存在。因为有位朋友告诉笔者,辽宁长海的淡化海水7元多一吨。
 
 我国是世界上13个最贫水的国家之一,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而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则是前景广阔的重
 
 要举措。某些专家把制约中国海水淡化进一步发展的症结武断地归结为公众观念,令人不敢苟同。即使按照消息发布者的逻辑,单从价格来分析,也说不通。现在自来水价格几何,淡化海水又是多少?难道你能强迫老百姓舍廉就高,放着方便的自来水不用而去使用淡化海水?在沙特,所有淡水都来自海水淡化,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每户一个月的水费只有1里亚尔(约为1.7元人民币),这难道不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吗?
 
 朋友圈的讨论最后集中到一个问题,就是制约中国海水淡化进一步发展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对于这样的问题,答案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笔者以为有3点:一是淡水短缺的危机意识极其淡薄。人离开淡水将不能生存,这个浅显常识人尽皆知。但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总认为这还离我们很遥远,与己无关。因此他们固守传统观念,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这种现象不仅在普通百姓中,甚至在决策者中也大有人在。
 
 二是目前的技术仍不足以生产出足够的质高价低的淡化水。对这样的说法,也许有些专家不愿意听,但是我们应该明确,我们搞海水淡化,绝不是为了可以发表几篇论文,作几场报告,而是要生产出被百姓认可、接受的产品。商品只有被市场接受才有生命力,这中间绝不仅仅是消费理念的问题。
 
 三是政策引导、扶持力度不够。如果意识到危机存在,如果认识到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危机的重要出路,国家就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推动海水淡化产业加速技术进步,尽早形成规模。同时实行价格引导,形成市场。既然我们能花大钱做权宜之计的调水,那么为何不能在可持续的领域多下点力气呢?
 |  
                    |  |  
                    | >> 返回 |  |  |